某网讯,8月6日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提示在8月6日白天,我国多个地区将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区域气温较高,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准备,相关部门也需落实各项防暑措施。
根据预警信息,此次高温天气影响范围较广。华北东部、陕西中南部、黄淮南部和东部、江汉、江淮大部、江南北部、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35~39℃的高温天气。其中,四川盆地东部局地的最高气温更是可达40℃以上,高温酷热感尤为明显。这样的持续高温不仅会让人体感不适,还可能对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从地理分布来看,此次高温覆盖了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多个区域。华北东部地区在夏季本就容易受到高温影响,此次高温天气持续,将给当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陕西中南部、黄淮南部和东部等地,高温与可能的高湿度结合,体感会更加闷热,让人感觉像置身于“蒸笼”之中。江汉、江淮大部、江南北部等区域,高温天气也将持续在线,对农业生产、城市运行等产生一定影响。而四川盆地由于地形原因,热量不易散发,高温天气往往更为持久且强度较大,此次四川盆地东部局地40℃以上的高温,更是需要重点关注。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容易引发中暑等疾病。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人体出汗量大,体力消耗快,若不注意防暑降温,很容易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中暑症状。对于老、弱、病、幼等体质较弱的人群,高温天气的影响更为显著,他们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高温的侵害。
面对此次高温天气,各项防暑降温防御工作不容忽视,具体防御指南如下:
1.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高温中暑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中暑患者的接诊准备,确保一旦出现中暑病例能够及时救治。城市管理部门要做好城市供水、供电保障工作,高温天气下用水量和用电量会大幅增加,需提前做好调度,避免出现停水停电情况。交通部门要关注高温对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影响,做好车辆维护和线路保障,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2.公众在午后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午后时段通常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期,紫外线照射也最为强烈,此时外出极易引发中暑和晒伤。若确需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穿戴遮阳帽、太阳镜、防晒衣等,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和饮用水,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3.要特别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家人和社区工作人员要多关注这些人群的身体状况,提醒他们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可以为他们准备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解暑饮品,指导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用人单位要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午后高温时段,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和清凉饮料。作业场所要设置通风降温设施,改善作业环境。户外作业人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立即停止作业,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
5.农业部门要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的防暑抗旱工作。针对高温天气可能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及时采取灌溉、遮阳等措施,减少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损失。水产养殖从业者要注意调节养殖水体的温度和水质,防止因高温导致水产品缺氧死亡。
6.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暑降温。室内可以开启空调或风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要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感冒。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次高温黄色预警提醒我们,高温天气下的防暑降温工作至关重要。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公众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科学应对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将持续监测气温变化,及时更新预警信息,为防暑降温工作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确保在高温天气下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稳定。